台日半導體同盟研討會 駐日代表李逸洋:台灣仍掌握核心技術

0
研討會邀集政界與產業界代表,包括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(JINF)理事長 櫻井良子(右1)、台灣前經濟部長 王美花(右2)、眾議院議員 萩生田光一(中)、駐日代表李逸洋大使(左2)、亞洲台灣商會名譽總會長詹徳薫(左1)
研討會邀集政界與產業界代表,包括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(JINF)理事長 櫻井良子(右1)、台灣前經濟部長 王美花(右2)、眾議院議員 萩生田光一(中)、駐日代表李逸洋大使(左2)、亞洲台灣商會名譽總會長詹徳薫(左1)

【東京訊】由日本智庫「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」(JINF)主辦的「台日半導體同盟」研討會今(14)日於東京登場,吸引日本政界、產業界及學界代表與會,聚焦台日合作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戰略意義與前景。

由日本智庫「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」(JINF)主辦的「台日半導體同盟」研討會
由日本智庫「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」(JINF)主辦的「台日半導體同盟」研討會

駐日代表李逸洋大使昨(13)日出席研討會前夕的歡迎晚宴並致詞,指出近期外界關注的「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」構想,強調台積電在半導體製程的領先技術掌握在台灣,並呼籲外界勿受錯誤資訊誤導。

李代表出席研討會前夕的歡迎晚宴並致詞
李代表(中)出席研討會前夕的歡迎晚宴並致詞

李代表表示,針對近來美方提出「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」,引起外界高度討論,甚至出現「TSMC將變成ASMC」的謠言。他指出,若以實際產能觀察,美國境內的台積電工廠目前僅能量產4奈米或3奈米晶片,2奈米晶片最快也要到2027年年底才能量產;相對地,台灣已於今(2025)年啟動2奈米量產,並預計在2028年進入1.4奈米的世代。

「台美之間的技術差距兩年半」李代表強調,台積電在台灣擁有超過8,000名研發人員的最大規模研發中心,專注於次世代晶片製程開發;美國的研發據點則以生產支援與維護為主,性質明顯不同。他並指出,台灣目前也正積極布局下一階段的製程發展,台中四座、新竹兩座、高雄一座,共七座新廠正在規劃中,技術優勢穩固且前景明確。

李代表進一步分析,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,各國各具強項:美國在晶片設計領域最具實力,荷蘭的ASML以極紫外光(EUV)曝光技術領先全球,日本則掌握全球約 30%的半導體製造設備與50%的半導體材料供應量。

他強調:「台灣在確保國家安全與核心技術優勢的前提下,將持續作為民主供應鏈的重要夥伴,積極推動與美國、日本、德國等國的投資與合作。」李代表指出,台積電的海外投資並非「基礎的轉移」,而是「國力的延伸」,象徵台灣在全球產業分工中扮演關鍵角色。

本次研討會由日本「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」與相關產業智庫共同舉辦,邀集政界與產業界代表,共同討論在地緣政治緊張與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,台日如何協力鞏固民主陣營的技術安全網。論壇亦聚焦於晶片製造、材料、設備與政策協調等議題,期望強化雙方在半導體供應鏈的互補合作。

「台日半導體同盟」研討會14日於東京舉辦,嘉賓們合照
「台日半導體同盟」研討會14日於東京舉辦,嘉賓們合照

李代表最後在致詞中重申,台灣將在維護核心技術、自主研發與安全合作的基礎上,持續推動產業升級與國際連結。他表示:「我們會在這個基礎上,繼續全力發展,確保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關鍵地位。」

2025.10.14